学生工作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 页 > 学生工作 > 社会实践 > 正文

【实践进行时】探访彝族漆器,追寻智慧之根

2021-08-10 17:52:21 作者:访问量:227

  2021年8月1日-8日,新葡的京集团8814登录入口水教教团队赴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进行以“探访非遗彝族漆器工艺”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
  在拟定此次社会实践主题后,团队成员通过会议的形式进行了初次协商,确定了此次社会实践的目的地、团队成员的分工安排等具体事项。会议结束后,团队成员与彝族漆器国家非遗保护单位进行了实时联系,商议了关于次社会实践的调查形式,并对保护单位的接洽表示感谢

  实践队员体验纱布磨胚器 通讯员 加多木甲 供图

  8月1日,团队成员于凉山州喜德县进行了线下的调研前期准备,通过资料汇总、当地历史与现状分析等方式实现了信息共享。资料显示,彝族漆器产源于喜德县依洛乡,经历史发展辐射至凉山州各少数民族村镇。漆器以木制品与皮制品为主,缀以各色的花纹,技艺较为复杂,手工含量较高。漆器制成品用途较广,实用性与装饰性均较强,在大凉山地区颇受欢迎。因其制作周期较长,手工艺人目前短缺,且因大凉山地形闭塞的影响,商品仅供内销,无法拓展州外市场。而人工成本过高、可收获利益较少也成为当地漆器手工艺面临失传境遇的原因之一。

  本次社会实践旨在通过走访、问卷调查和采访了解凉山州漆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销售市场现状,对彝族漆器产生年代、基本内容、基本特征、基本价值四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结合团队各专业属性,为破解漆器传承困境贡献青春力量和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具体方案。

  6日,团队成员前往国家漆器非遗传承人吉伍五且所处的漆器门店中对漆器产品的制作过程与销售情况进行实地考察。通过与吉伍五且进行提前拟定的访谈问题的问答,团队成员获取了较多可利用的资料,对彝族漆器的所处困境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团队成员与非遗传承人沟通
队员和吉伍五且和他的徒弟了解漆器发展现状 通讯员 加多木甲 供图
  在访谈中,团队成员采用少数民族语言与其进行沟通,吉伍五且表示,自己已经从业六十余年,以漆器这项传统工艺为生,当前漆器市场主要分布在彝族自治州境内,以线下销售和预定定做的方式进行实时的供销。因漆的本身材料问题,漆器制作周期长,因此不敢贸然接单,也因为生产供应有限,没有扩展成为网络销售。受手工艺品本身的生产周期局限性和漆器本身制作的难度所困,尽管供不应求,仍然收益较低。
  对另外两名漆器传承人的采访中,团队成员得知,漆器传承人每月收入大概两千元到三千元不等,制作工艺繁复,通常需要几人合力完成,在现下吉伍五且店铺中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流水线生产,每人各司其职,有部分已经用机器代替生产,生产效率较高,但仍旧无法满足日益膨胀的市场需求。
  作为喜德县政协委员和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吉伍五且曾受邀代表凉山参与中国首届民族旅游商品博览会。在其他时间,吉伍五且不仅致力于漆器工艺品的制作,手把手培养了一个又一个漆器制作的传承人,更投身于将漆器非遗文化传播至世界的事业。
  采访结束后,吉伍五且邀请团队成员亲身体验胚器研磨、胚盘上色等操作,团队成员表示:“漆器技艺和工艺品制作非一日之功,行内人看门道,吉伍五且爷爷的漆器制作工艺保留了手工制作的痕迹,而购买工艺品的顾客往往看中的就是非遗技术的运用,而不是工厂机器机械生产的冷冰冰的温度。而如何使这门技艺传承下去,让手艺人心甘情愿留下来,或许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
  团队通过线上会议的形式对本次社会实践线下板块进行了总结,会议中团队成员总结了走访得到的各类数据并进行表格的绘制,让走访成果能够更加数字化、具象化地表现出来。此外,成员们就与吉伍五且及其店铺其他传承人的访谈进行了归纳,点出当前凉山州地区漆器所存在的手艺人缺失、人力成本在销售价格中的体现不高、传播影响力不足、销售渠道较为局限等显性问题。针对此类问题,团队成员较为清晰地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可持续性的对策,形成书面报告进行反馈和提交。
  本次彝族漆器寻根之旅不仅仅锻炼了团队成员的意志与毅力,更提升了相关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专业能力。实践成员针对问题为彝族漆器的传承与发扬献计献策,在社会实践的旅途中为非遗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手艺人面临的困境寻求突破口,彰显属于大学生的青春力量。
图3.jpg
实践队员与漆器传承人合影 通讯员 加多木甲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