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鸣蝉阵阵。由近七百名学院学子组成的51支社会实践团队饱蘸火热激情,怀揣青春梦想,活跃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他们秉承“上善若水,知行合一”的院训,怀揣兴农报国理想,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以“百年青春心向党 矢志建功新时代”为主题,围绕乡村振兴、爱心支教、学习党史故事等展开暑期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展现青年担当,以青春之名告白伟大祖国。
展水利风采,助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性工程,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新葡的京集团8814登录入口共计35名学子携手专业知识,调研水库现状水,学习脱贫政策,访问脱贫机构。
“新共工”团队自7月12日来到雅安市雨城区草坝镇栗子村石碑田水库进行现场调研并对周边居民进行实地走访。团队调研人员深入基层,紧密联系群众,调查水库现状、家禽养殖、游人垂钓、污水排放和垃圾处理等情况。了解到如今的石碑田水库已经在从事发展旅游业,水产养殖等产业获取利益,但必须同时确保灌溉、防洪要求,做好水利工程岁修工作等。团队成员通过调研水库做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团队成员勘察石碑田水库整体情况)
(团队成员考察石碑田水库坝体稳定性)
“扶贫路上我们在行动”团队于7月20日到达临泉县乡村振兴局,了解学习了临泉县过去的脱贫攻坚政策,并采访临泉县乡村振兴局主任谢成明。其中谢主任提到,扶贫攻坚中的最大挑战不仅来自工作,也可能会来自家庭。一线工作人员为了群众的大幸福,而放弃了自己的小幸福。此外谢成明主任鼓励大学生暑期应该多参与公益活动,让大学生活更有意义。
(团队成员采访临泉县乡村振兴局主任 谢成明)
据了解,“扶贫路上我们在行动”团队取得了临泉县扶贫办,团县委的肯定,开局了社会实践证明。临泉县扶贫办热情招待了社会实践团队,并帮助组织后期的活动,在交通方面提供了帮助,进一步提高了实践的可行性。团队实践内容获得临泉县人民政府高度认可并被予以官方报道。
(团队社会实践活动获得临泉县人民政府报道)
访革命遗址,燃红色星火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建党百年之际,学院学子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走访调研、英雄模范访谈、党史故事宣讲、先进事迹分享等多种形式,开展有深刻思想内涵的红色专项社会实践,从而感受先辈伟人们对党深层的热爱,增强社会责任感,用青年足迹点亮百年红色版图,献礼建党百年。
“星火”团队自7月19日开始实践,实践参观的主要内容包括重庆的歌乐山烈士陵园、白公馆、渣滓洞、红岩革命纪念馆、解放碑等革命旧址。在实践过程中,“星火”团队在革命旧址现场进行问卷发放以及人物访谈,通过宣传和指引来调动旅客的爱国情怀,并与他们一起讨论了一些抗战革命期间的历史和重要的历史人物。此外,“星火”团队也在革命英雄纪念碑前献上鲜花。
(团队成员缅怀革命先烈)
“红色永流传”团队参观红色旧址,寻访“红岩精神”,学习红色精神,采访景区游客,这都是他们对那段红色历史的解读和传承,伟大的“红岩精神”也将在学习中赓续永存。“爱国爱党”团队宣传党的伟大成就,发表“十三五”期间共产党伟大壮举的电子调查表。他们在宣传中弘扬时代精神,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也在宣传中感受祖国的发展,寻找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共产主义接班人”团队来到雅安烈士陵园进行祭奠,清扫枯枝树叶、擦拭墓碑底座、为革命烈士献上鲜花。实践并不只是为了提升自我,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革命事迹,传承革命精神,他们通过QQ、微博、微信等网络渠道对他们的实践内容进行宣传。
(团队成员讲解我校校友江竹筠烈士事迹)
献青春热情,促全民发展
“身体力行奉献青春热情,脚下留青支教花开别样红。”前往大山深处支教,或许无法在短短十几天让孩子们的学识有多大程度的提升,但更多是希望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一颗希望的种子,一颗希望走出大山,看一看外面的世界的种子。
“幡”飞希望团队深入甘孜州东谷镇永西村进行支教活动,课程门类齐全,涵盖辅导语数英三大主修科目以及音乐、太极拳等多项兴趣科目,均旨在推动四川省教育平衡,为边远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其中《探访京都——我眼中的紫禁城》,《又见鸿门宴》等各个方面的趣味知识,以猜谜语,你画我猜等独特的形式让同学们切身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国家的广袤。支教活动开展过半,“幡”飞希望的独特教学方式获得学生与家长的一致好评及信任,累计帮助当地学生近30人,同时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帮助近10户家庭了解学生升学政策等问题。“辛苦你们舟车劳累到达我们这里来帮助我们,有什么需求就及时向我们提出,我们会尽力提供帮助的。”团队获得当地镇长李洪毅、副镇长龙热、乡镇干部及村党支部书记、主任等10余人关切慰问,给予该团队所做贡献的肯定的同时表示将在后续全力支持该团队活动的进展。
(东谷镇镇长及乡镇干部慰问团队成员)
(“水文化“手工课上认真专注的小朋友)
(支教过程中笑容灿烂的小朋友)
截至7月底,“童心一夏”团队已在雅安市雨城区多营镇葫芦村进行实践活动8天。“童心一夏”团队以“支教+实践”作为实践形式,开设“水电站的组成”、“防洪防汛知识”、“听我讲党史小故事”、“红歌传唱”等特色精品课程28门,累计服务当地儿童30余人,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收到来自群众的感谢信20余封。调研实践方面,团队成员实地走访农户60家,通过采访的形式完成调查问卷58份,对当地农户关于退耕还林的问题有了深入的了解。此外,团队成员还采访了当地村干部、商户,多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目前已完成调研报告,并向当地村民提出了实际可行的建议。
此外,学院学子还围绕传承非遗,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等多方面展开了丰富多彩的实践锻炼。百年青春心向党,矢志建功新时代,我院学子将继续发挥其所长“水润社会”,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把社会实践报告书写在祖国大地上。